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Culture
返回栏目

愁人的美丽

作者:陈刚 时间:2022/07/26 浏览次数:

一一走近沈从文和他的《边城》

1934年,从湘西一个名叫凤凰的美丽小城走出的苗族青年沈从文向世人讲述了一个充满忧伤的故事。在四川过湖南靠东的一条官路上,将近湘西的边境,有一个叫茶峒的小山城,在城边  的碧溪嘴渡口,住着一个楚楚动人的少女翠翠和她的善良的船夫爷爷以及一只小黄狗。故事由此展开。
        60多年后的今天,我几乎每读一回《边城》,心里就感动一回。感动于那些逼人眼目的青山绿水,感动于那个善良而又认真的老船夫,感动于那个弱小无助而内心对未来满怀憧憬的翠翠。
        读沈从文的作品,让我惊异的是流动于字里行间中那股氤氤氲氲的深情。他似乎不想对每句话,每个字去刻意追求,只是把那些如烟如梦的往事娓妮道来,让你为他的故事所包围、让你的心浸润在那份浓浓的湘西意蕴中去。他的小说有散文的抒情和闲适,他的散文又有小说的深邃和细密。沈从文的高足汪曾祺先生,也是我所喜爱而推崇的作家、与其师相比,他除去沈从文先生的特色之外,他的语言好象更精致一些,作品更有亮色。有人把汪曾祺喻为一瓶  精制的泸州老窖,我觉得很妥贴。他们最大的不同,我以为沈从文是佛眼看世界,汪曾祺是聪明的眼着世界。
         另一点让我惊讶的是,在一篇《边城》中倾注了那么多爱心的沈从文先生竟是  亲历过许许多多苦难和不的人。他16岁从军,随着部队在湘西和沅水一带流浪。那时的沈从文只是小学文化。沈从文说,我的智慧应当从直接生活上吸收消化,却不是从一本好书一句好话上学来。事实的确如此,沈从文不仅作过大学中文系的教授,在身后还留下了几百万言的煌煌巨著,其中包括极专门的《中国古代服饰研  究》。据说他起家的本钱只不过是一本《史记》和一本破烂的《圣经》。沈从文本身也是一个难解的谜。在那一片充满奇诡和绚烂的土地上的流浪经历似乎给了他无尽的滋养。他熟知那里的一山一水,他见了那些水手、兵士、乡民和妓女,他同熟悉自己一样熟悉他们,他见过遍野的横尸,血染的江水。在他的作品中,他曾叙述过这样一件事,在几个扛枪的兵士后面,走着一个十二三岁的挑担的孩子,在担子的两头是两颗人头,这人头或许就是孩子的父亲或叔伯。后面又跟着几个兵士,押着一群反缚着双手的人,还有几只箱子或一匹耕牛。  这是怎样一种惊心动魄的画面呢?然而,经过这一切的沈从文竟是那样深情地眷恋着那一方水土,热切地观照着那些多灾多难的乡民。这该是一颗多么真诚善良的心啊,在阔别故乡多年以后,沈从文于1934年春回到湘西,溯沅水而行,写下了一组精美的《湘西散记》,这是热爱沈从文的人不能不读  的好作品,而这一组《湘西散记》又奠定了沈从文作为一个杰出散文家的基础。
       《边城》的故事是极单纯的,以致于改编成电影后不卖座。因为在里边几乎找不出曲折的情节和戏剧的冲突。而电影似乎又不能很准  确地传达蕴含在小说中的那种氛围,这实在是一种遗憾。那些生活在古朴边城的人们,因为种种不凑巧的原因,使得他们善良的心倍受煎熬,这种愁人的美丽几乎让每一个读者怦然心动。
        读《边城》让人品味到一种沉静的美。碧溪中静静的流水,明净的天空中缓缓游动的白云,岩上肥大的党耳草,雨雾中横斜的孤舟,吸着旱烟的爷爷,如水一般纯静的翠翠。青春的生命在  那一片静美的土地上无声无息地生长,又无声无息地毁灭。沈从文用他那沉而略带伤感的语言讲述着这一切,这一切却是那么地使人心颤。据沈从文先生追忆,写《边城》的起因是他在崂山休假时看见一个头上扎着白花在溪边起水的小女子,  而其叙述的场境则是吉首古渡一条一箭之隔的小溪,爷爷的原型则是在那里弄船的一个又老又瞎的老船夫。我们不难想见,那些弱小而又善良的生命是多么让他系心萦怀啊。读《边城》,让我们更懂得什么是真善美。
        三年前,我曾到过湘西。那里依然贫穷,民风依然纯朴。景物依稀是当年的影子,只是多了看热闹的观光客人。一个跟随我们三天,向导兼挑夫的土家族小伙子象老船夫一样憨厚认真,但他并不知道沈从文,一个为湘西带来极大荣誉的作家。


Powered by junjie俊捷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