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Culture
返回栏目

编篾席

作者:龚栋梁 时间:2020/12/28 浏览次数:

外婆的家在内江市的郭北山区,一条幽深的峡谷,几百户庄户人家就散落在这个名叫“竹筒沟”的山沟沟里。顾名思义,竹筒沟里最多的当然数竹子了,有刺竹.斑竹.水竹.楠竹.芦苇竹甚至晾衣竹了。沟内的父老乡亲只把竹子当作一个制造工具的资源,如编个背篼,扎个篱笆什么的,从来不知道开发其中的经济价值。然而,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一九七五年的冬天,成片的竹林给乡亲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让大家在艰苦的岁月里过上了温饱甚至可以称得上接近小康的生活。

内江号称“甜城”,沱江沿岸的沙地种出的甘蔗是制糖的绝好原料。成渝铁路纵贯其间,内江站又是枢纽站,因此一些供求信息也就可能在沿线张贴开来。

事情的缘由应从二舅进城说起,二舅去城里卖分得的红糖,在双凤驿车站看到一个大量收购竹篾席的信息:一丈长,五尺宽,三黄篾一青篾。验收合格,甲等三块三一张,乙等三块二一张,丙等三块钱一张。二舅回家放下包袱立刻磨篾刀砍竹子,去枝,下料然后划成薄片,晾干,晚上在家偷偷的编起来,一张,两张,十天下来,二舅编好了十张。做赤脚医生的二舅给生产队长请假进城购药,一大早就冒着大雾挑竹篾子到双凤驿去卖,得了三十几元钱,二舅捂住狂跳的心一口气奔回家。于是整个竹筒沟都是砍竹子,破竹篾的声音,家家户户都开始了编制,连一直叫嚣“割资本主义尾巴”的生产队长,也偷偷地利用晚上的时间带着老婆孩子编篾子……人家的屋顶冒出的炊烟也开始偶尔带着肉的香味,小孩们穿补丁衣服的开始少起来,一座座的土筑小青瓦房也开始渐次崛起,整条山沟充满了生气与活力。

父亲是在外婆的生日聚会上才得到这条致富信息的。回家后立刻砍竹子开工,父亲的手很巧,既会木工,也会石匠,泥水匠的活计也能对付,猪圈,灶房自己修,制作的板凳,柜子,虽然粗劣,倒也结实耐用,我印象中的父亲总是无所不能,直到有一天我发觉父亲已比我矮半个头,佝偻着的病痛身子让我感到父亲的虚弱与无助,我才明白父亲其实是拖着我们大大小小六个孩子在苦撑苦熬……父亲将竹片可以破划为四层,自己没有时间编制,就教大姐编。大姐刚十一二岁,一双嫩手如姜芽一般,锋利的篾片几下就将大姐的手划出大大小小无数的口子。可以试想,就连一个老农的手都会受不了,一个小女孩,该如何承受。父亲巴不得一夜就将大姐教会,情急之中,扬手就给大姐一个耳光,并楸住大姐的耳朵往下按骂笨,大姐一边编制一边掉泪,还不敢哭出声,我们五个小的吓得在一旁大气不敢出,连鼻涕流出也不敢怒擤一下,父亲的严厉我们全是知道的……大姐其实不笨,一大堆碎碎屑屑的竹片子,在她幼小的身子底下,一会就变成白花花板扎的一片,如孙犁《荷花淀》里的描述一般,多年后,读到孙犁的描述,脑海里立刻浮现大姐编制的情形……我的泪水扑簌簌下来。

大姐的编制又快又好,每天放下书包的第一件事就是取下挂在墙上的父亲头天划好的竹片,小镇上许多人都来欣赏大姐的编制,并且越传越神,说庙坝街上有个小女孩可以用竹子编出衣服一样的竹料子来。大姐编好了大部分,等父亲下工后回家锁边,然后又破竹片挂在墙上……日子也就这样一天天的流逝。父亲多希望二姐.三姐和我也长大,学会编制,为家庭减轻负担,然而好景不长,正当我们都在准备学习编制的时候,双凤驿收购站关闭了,人们编好了篾子,无处可卖,这门刚学会的手艺就搁浅了,这个经历就永远成为了过去。


Powered by junjie俊捷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