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Culture
返回栏目

千年一叹大公井

作者:杨源孜 时间:2020/07/14 浏览次数:

  在网上随意浏览,突然有几个字映入眼帘:“盐业历史研究中心”。点击进入,发现其中有许多关于盐的传说,是我闻所未闻的。
  有则“大公井与贡井”的文字,我当时看得特别仔细。大公井是于北周武帝年间开凿成的大口径卤井,我掰着手指算了算,距今大约有1400年,足见其历史之悠久。大公井又如何与贡井有所联系的呢?我接着往下看,网上资料称:这口井的盐质好,色白味佳,成为进贡朝廷的专用盐,由此,“大公井”被“贡井”取代。此井被世人誉为天下最古老的盐卤井之一,的确名副其实。
  我是一个地道的贡井人,于此升起无比的自豪,深为祖先的聪明才智而骄傲,也为自己对历史的孤陋寡闻而惭愧。
  贡井旭水河沿岸,每到黄昏,会遇上许多散步的人,三三两两的聚集在有柳树的亭子里闲聊,我上前问一老者:“知道大公井吗?”
  老者微笑着告诉我:“咋不知道呢?大公井是祖先开凿的井嘛,当时大公井周围老街子一带密密麻麻地开了好多商号、旅馆、饭馆,旭水河两岸布满了船只、挤满了繁忙的挑夫,大公井异常热闹繁荣,到唐代公井镇划入了荣州改为公井县,管辖的地盘扩展到了现在的自流井地区,这是贡井人的光荣啊!”旁边一位老人还热心地为我指点路线。
  我真想马上一睹大公井的风采。
  可惜,我第二天去的时候,天公不作美,秋雨绵绵。我顺和平路经过老街子,记忆中的老街子是一条铺了长长青石板的老路,现在铺上了水泥。街道不宽,两旁是高高的串架老式平房,有些破旧。这条路挨近天池寺古庙,两旁的居民在自家门前开铺子卖香、烛、钱纸,生意清淡,与仅一河之隔的贡井正街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我看看街道两旁,没有指示牌也没有明显的标志图,向一位在门前正打着瞌睡的居民打听大公井的去处,他抬头扬扬下巴:“往右顺河边走就是。”说完又扑在桌上,只拿一个脑门对着我。不好意思深问,只好硬着头皮往前走。
  往右是一条蜿蜒的小路,仅容下两人并行,看得见旭水河潺潺的流水,沿途是很普通的矮矮的平房。走了将近500米远,看见一个宽大的石阶,登上苍白的台阶,迎面院坝中有块小小的石碑,我低头细看,“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几个字样映入眼帘。此碑立于1985年8月。我环顾四周,偌大的院坝中,除去正前方边沿残存几截雕有简单纹饰的石栏杆和已成坍塌状的石平台隐隐透出几分古意外,其余很难再寻觅到古遗迹的印迹了。这正是位于河街44号的大公井遗址。
  一个居住此地已经40多年的耄耋老者告诉我:早在他4、5岁时,听祖上摆起过,在这儿的山后有一个井帽,石头做的,直径大概1米左右,20厘米厚。中间有个方孔,抽卤用的,此物现早已不知去向。上个世纪60年代初,省里的专家学者曾到这里来考察,一同来的还有市区文物管理部门的干部,把我家堂屋的地皮挖了好几米深,但没找到大公井主要遗物的踪影。
  我的心情顿时变得沉重,禁不住长叹:千年大公井,何时才能真正一睹您的芳容?
  所幸的是现在自贡的各级政府对大公井这一重要历史遗存都十分重视,特别是贡井区委区政府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响亮地提出了“文化兴区,旅游活区”,全力打造魅力盐都西城区的恢宏构想,并以盐文化作为切入点和支撑点,率先规划了“大公井古盐文化旅游区”的开发建设,这对推动我市盐文化工程的打造和促进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无疑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离开大公井时,雨渐渐大了,回头望去,烟雨中的大公井,虽显得有几分冷清与寂寥,但我相信,这样的状况一定不会再长久地继续下去了。

 


Powered by junjie俊捷网络